當五一的假日歡歌在大街小巷流淌時,在漢鋼公司的生產一線,有這么一群人以鋼鐵般的意志扎根崗位。他們執念匠心、樂此不疲,用堅守詮釋責任,用行動擦亮勞動者的底色,在轟鳴的生產線譜寫著“勞動最光榮”。
深夜“擺渡人”,用堅守點亮高爐的“星光”
凌晨時分,1#高爐槽上燈火通明,機器的轟鳴聲震耳欲聾。劉康站在上料小車操作箱前,雙手熟練地操控著控制按鈕,看著黑亮的焦炭如瀑布般傾瀉入倉。他手持手電筒,光束在料倉內來回掃動,仔細觀察著焦炭的堆積高度和分布情況。“焦炭倉位必須精準把控,多了容易溢出,少了又會影響高爐用料。”劉康扯著嗓子說道,但聲音很快被設備的轟鳴聲吞噬。
這已是他記不清第幾個五一堅守的夜班。忙了近2小時的他卻顧不上擦拭臉上的汗水,只是緊盯倉位標尺,不時通過對講機與主控室溝通:“3號倉料位還差半米,調整速度!”在這寂靜的深夜,他像一位忠誠的衛士,用專注和嚴謹守護著高爐的“口糧”,讓每一塊焦炭都成為穩定生產的基石。
暗夜“安全員”,用腳步丈量責任與安全
同一時刻,槽下上料工胡恩鵬正穿梭在錯綜復雜的上料系統中。接班后,他第一時間拿起點檢工具,開始了細致入微的設備檢查工作。從振動篩的軸承到皮帶輸送機機的滾筒,從除塵設備的管道到配電柜的線路,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。“槽下上料系統是高爐的‘咽喉’,篩分管理必須做到萬無一失。”胡恩鵬一邊檢查一邊說道,“篩板一旦堵塞或者稍有破損,就可能會讓不合格爐料入爐,整個生產都得受影響。”
走到消防器材存放點,胡恩鵬蹲下身子仔細查看滅火器的壓力值、生產日期、安全插銷及噴管狀態。“節假日人員流動性大,更要繃緊安全弦,消防設備必須時刻保持最佳狀態。”在這個五一的深夜里,他用腳步丈量責任,用細致入微的排查,為生產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。
白晝“守護者”,用專注監測設備“脈搏”
清晨,陽光灑在廠區,值班工長馮濤已經早早來到了FK104設備旁開始了一天的工作。剛完成電機和液力偶合器更換的設備,需要密切觀察運行狀況。他手里拿著測溫槍和測振儀,不停地在設備周圍巡查,眼睛緊緊盯著顯示屏上的數據。“新更換的部件就像剛做了手術的病人一樣,得時刻關注它們的狀態。”馮濤小聲說著,將測溫槍對準電機。
“振動值要是不穩定,設備肯定出問題。”他看著顯示屏上顯示的振動數值,眉頭微微皺起,仔細思考著數值是否在正常范圍內。整個白天,他幾乎寸步不離設備,在設備與辦公室之間來回奔波,記錄數據、分析情況,與技術人員交流探討。“設備穩定了,生產才能穩定,我得守好這一班崗。”馮濤堅定地說,他用自己的專業和專注,守護著設備的平穩運行,為生產線的正常運轉保駕護航。
他們或許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,卻用堅守與奉獻詮釋著新時代的工匠精神。在日夜交替中,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生產的碩果,用默默的付出匯聚成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。正是無數這樣的“日夜護航人”,讓“勞動最光榮”的旗幟在漢鋼熱土上高高飄揚,照亮每一個征程。(漢鋼公司 路凱龍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