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月的風景如畫,對于大西溝選礦人而言最美的“風景”藏在礦漿流動的弧線里,裹在磨礦機的轟鳴中,融在浮選槽翻涌的泡沫間。當看見原礦倉的礦石在陽光下泛著微光,才忽然懂得:當別人在看山看水,我們在“看”礦“看”設備,機器的轟鳴是樂章,手中的扳手是畫筆,流淌的礦漿是我們寫給五月的詩。
球磨機是我們的“鋼琴”。清晨六點,當第一車礦石落入料倉,進入磨機滾筒,鋼球與礦石撞擊的聲響便成了五線譜。操作工的指尖在控制屏上跳躍,調整礦漿濃度的旋鈕是琴鍵,菱鐵品位0.1%的精準調控,都是對“工匠精神”的深情奏鳴。曾有人問:“天天聽這噪音,不煩嗎?”我們指著顯示屏:“你看,這些可觀數據就是我們這個班的收獲。”
浮選槽是我們的“調色盤”。捕收劑與礦漿在水中共舞,將金屬離子染成褐色的泡沫。工人們俯身觀察的模樣,像極了凝視畫布的畫家——泡沫的色澤是濃是淡,厚度是密是疏,都是需要調配的色彩。
經過一夜的奮戰,看著運送精礦粉的卡車披著朝陽駛出廠門,忽然懂得:勞動從不是空洞的口號,而是工裝上沾滿的礦漿,是安全帽下流淌的汗水,是在車間廠房來回兩萬步的腳印。當別人用鏡頭收藏風景,我們卻用雙手創造輝煌。
這便是我們的“風景”,沒有霓虹燈閃爍,卻有設備晝夜運轉的溫暖,也有同事間默契的眼神。當看到不起眼的原礦在一線職工的精心操作下蛻變成合格的精礦,我們終于明白:在平凡崗位上全力以赴的模樣,就是對“勞動最光榮”最好的注解。(大西溝礦業公司 衛寶成)